gg

上海博物馆举办的这个专题特展,致敬捐赠者的爱国情赤诚心

发布时间:2024-04-25 01:07来源:东方网阅读量:9395   

上海博物馆又开新展。4月25日起,上博将在人民广场馆四楼展厅举办专题特别展览“金琅华灿:张宗宪捐赠掐丝珐琅器展”。此次展览将展出收藏家张宗宪先生向上博两次捐赠的共计55件铜胎掐丝珐琅器珍品。一件件精美展品,折射出收藏家私藏公用的胸怀和满腔炽热的故土情。

铜胎掐丝珐琅是中国特种金属工艺品类之一,因在明代景泰年间达到制作工艺的高峰,又被称为“景泰蓝”,这一称谓最早出现在清宫造办处档案中。这种工艺品是在铜质胎体上焊上用扁铜丝围成的花纹,而后将珐琅质的色釉填充在花纹内,经焙烧、打磨、镀金等工序成器。

此次展出的展品,从造型到纹饰,都是掐丝珐琅器中的精品。珐琅器素以颜色丰富优美著称,从一件明代掐丝珐琅觚可窥见这一特色。这件珐琅器外形仿造青铜器觚的造型,敞口细腰,通体以浅蓝色珐琅釉为底,颈部以四片蕉叶纹贯穿,蕉叶内部填上了黑紫色珐琅釉,再掐丝制作出多种白色花朵,而蕉叶外则嵌入红色与黄色的莲花等图案。器具的腹部和足部,又掐丝成牡丹、菊花、茶花、栀子花等花纹,在足底中心还錾刻十字杵纹。尽管色彩丰富、花纹多样,却并不显冗余,而是端庄优雅。

而清代掐丝珐琅象尊则体现了珐琅器造型上的变化。这一对大象站立,背上配有鞯。这一横跨象背的毯子十分华丽:顶部是花纹造型,深色珐琅彩为底,再饰以红色、蓝色连绵组合的花纹;垂在象身体上的部分则是方形,边缘是金属錾刻的回环纹饰,圈住的部分以蓝色珐琅彩为底,中间一个深色“寿”字,下方是海水和山石,周边则环绕蝙蝠、云彩等寓意吉祥的图案;而其下方还缀有多种颜色的流苏。鞯上坐有两人,造型、服饰皆不相同。

这次展览展出的珐琅器几乎件件不同。展陈设计以“物”为中心,空间以轴对称形式排列,根据器物的大小和类型划分为四个展区。其中第四展区参考古代宫殿的布局方式,特别增加了裸展区域,将重点大型器物进行集中展示。展厅根据珐琅彩的“红”“蓝”色彩搭配金属材质特征,提炼掐丝珐琅器的花纹进行图形设计与重组,组成不同造型的金属门洞,在柔和明亮光线的烘托下,让空间形成金琅华灿的视觉系统,舒适度与美观性兼顾。

去年9月26日,张宗宪向上博捐赠了32套共计46件铜胎掐丝珐琅器。近期,他再次捐赠8组9件铜胎掐丝珐琅器给上海博物馆。据悉,这批珐琅器年代跨度广,制作年代从明代至晚清民国,展现了掐丝珐琅的历史与发展过程;其中不乏清康熙、乾隆时期造办处珐琅作的作品,展示皇家珐琅器的制作水平;而且器形丰富多样,包括陈设用品、生活用品、文房用品等多种器类,可供多角度研究、展览。

年过九旬的张宗宪在收藏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经历也十分传奇。他籍贯江苏常州,1927年出生在上海。祖父张楫如是江南竹刻名家,父亲张仲英经营的“聚珍斋”是民国时期上海有名的古玩商号。张宗宪50年代在香港创办“永元行”,是最早活跃在国际拍卖会上的中国人,数十年积极投身古董收藏界,也为中国古代艺术品拍卖市场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他的收藏丰富、涉猎广泛,专攻书画、瓷器、铜胎珐琅器等,极具规模。在他的推动和影响下,国内外藏家也开始注重各时期铜胎珐琅器的收藏和研究。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今日速递HOT
热门推荐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