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在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淮安市博物馆紧扣"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年度主题,推出一系列主题活动,成功搭建了文化遗产与公众对话的桥梁。
上午9:30“文物鉴定公益服务活动”在淮安市博物馆一楼活动区准时开启,特别邀请了4位文物鉴定专家针对陶瓷、杂项、紫砂、书画、古籍碑拓、钱币等各类藏品,为广大文物爱好者进行现场鉴定,同时向大家普及了材质辨识、工艺解析等专业知识。淮安市博物馆馆长陈永贤作为此次活动的鉴定专家之一,在指导间隙特别向大家强调"鉴定不仅是辨真伪,更是让藏品背后的文化基因活起来。“这次活动为广大文物收藏爱好者普及了文物鉴定知识,提供了更好的学习、交流平台。
下午2:30,为青少年打造的"非遗未来式——掐丝珐琅哪吒敖丙制作活动"火热开启。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传统掐丝、点蓝技艺创作出《哪吒》电影中哪吒、敖丙的经典形象。元代传入的景泰蓝工艺与当代国漫IP的结合,让青少年在0.1毫米金丝弯折间读懂传统工艺的匠心。这种让传统工艺对话流行文化的尝试,既延续了掐丝珐琅的工艺精髓,又为非遗传承开辟了年轻化表达路径。
在国际博物馆日当天,淮安市博物馆还举办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文化盛事——殷新建先生、郑瀚林先生向淮安市博物馆捐赠古琴与绘画作品的仪式。仪式伊始,古琴捐赠者殷建新先生的夫人、扬州市广陵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仇小莉女士现场演奏一曲《半山听雨》,淮安市古琴学会会长、淮阴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客座教授、古琴艺术淮安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李家祥先生则以一曲《鸥鹭忘机》拨响清音。当代著名古琴斫琴师、篆刻师殷建新捐赠的故宫“飞泉琴”复制品,以故宫藏琴为原型,选用百年老杉木与梓木斫制,琴体髹以天然生漆、朱砂推光工艺,音色松沉清越,堪称传统斫琴技艺的典范之作;著名画家郑瀚林献赠其绘画的《梅妻鹤子图》《客居江湖图》等五幅作品,融传统技法与现代意境于一体,堪称艺术瑰宝。这些承载城市文脉的珍品将纳入博物馆建设体系,让捐赠义举转化为可持续、可传播的文化资产。
作为城市文化会客厅,淮安市博物馆一系列活动的成功举办,既彰显了作为公共文化机构的社会职能,也为传统文化传承开辟了创新路径。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4年广州建博会在持续4天的人山人海之后,于7月11日正...
2024年4月20日,皇派门窗出席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以下简...
关心企业发展,构筑美好生活10月10日下午,奉贤区委副书记、...
“618”和“双11”中间隔了漫长的5个月空窗期,所以很多电...
随着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时代已经到来,智能家居、智慧家...
在这秋高气爽的季节,迎来了又一轮装修旺季。创新实...